【重庆火锅底料代加工厂】都在做餐饮,为啥别人能拿到资本,你却拿不到?
近年来,餐饮公司获得巨额融资的案例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
很多品牌纷纷表示,差不多的品类,业绩也差不多,为什么别人的品牌能融到钱,而我的品牌却不行?
下面,红餐网专栏作家吴憨子为你解答斩获资本融资的套路。
拿到优质资本,餐饮BOSS发展企业可以更安定更从容。面对餐饮激烈竞争,获得融资的餐饮品牌可以不必急于赚钱,而将继续拓展用户群,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细化业务架构,去探索更多的中长期可能。
那么,为什么只有少数餐饮品牌融资成功呢?看上去,无非就是投资界经常说的“事为先,人为重”,事即赛道,人即团队。实际上,因素很多,错综复杂,说道说道,很有必要。
找依据:什么样的餐饮品牌斩获了融资
憨子分析了2016-2017年近50家斩获了资本的餐饮品牌数据,得知:90%获融资的餐饮品牌都是新创1-3年的企业。
“活过3年的餐饮品牌, 成功的闷声发大财,失败的相忘于江湖了,哪里还需要融资?”一位餐饮老炮解释为什么获融资的都是新创企业与品牌。
看吧,北京与深圳这两城市对新餐饮投融资最有热情。在哪个城市创业,对于新餐饮品牌融资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而创始人团队素质与资源,对于餐饮品牌是否融到资,融到多少资,起到了决定作用。融资多少,不但是团队,也是资源的较量。
由上图可见,斩获融资的餐饮品类,有洋(软欧包)有土(肉夹馍),有快餐有轻餐。看来,餐饮品类与融资赢败,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斩获资本的餐饮品牌有哪些常规套路
憨子知道,大家最关心自己的餐饮品牌怎样才能获取资本青睐。这个答案五花八门,但是总有一些捷径可以践行。
无论如何,第一个店必须赚钱
余奕宏先生,前几天在一篇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所以,把你的第一个单店做到非常赚钱,且可以被规模化复制,资本自然会找上门来。这个话虽不绝对,但是在餐饮这个传统服务企业里,无论商业模式怎么变,故事怎么讲,品类机遇、单店模型、产品复购率、标准化系统,这些一个也绕不过去。”
必须有一套详实的“品牌故事”
这两年受到资本青睐的一些品牌,经常出来路演。听他们经常说,除了产品和服务本身,也是因为它满足了资方其他方面的要求。
第一、产品定位清晰;
第二、容易标准化、规模化的单品形态;
第三、团队优势。
譬如西少爷创始团队分别来自全球著名互联网公司百度、腾讯,西少爷创始人兼CEO先后担任腾讯、百度高级工程师;西联合创始人袁泽陆曾任百度大数据部门产品经理。
就怎么简单?真这么简单那就好了!上面只是语文功夫,还有数学功力兜底:
第四,漂亮的运营数据。它具有一票否决权的权重。
斩获资本的餐饮品牌隐形套路“围点打援”
“第一个店必须赚钱,必须讲出品牌故事”。这些都是常识,也是一种结果。怎么实现这个结果呢?这就靠见识了。
“围点打援”,可以说是屡试不爽的融资模式。
新餐饮起步时,资金很有限,在起步阶段资金如何使用,关系到整个项目的生死。在这个阶段,新餐饮公司创业,最常用围点打援。
原来如此,是不是很多品牌都是这样做的?是的,可以借鉴学习。
一些从起步就计划靠渠道融资的加盟品牌,还有从起步就计划靠金融融资的互联网品牌,譬如雕爷牛腩、黄太吉、叫个鸭子。更是把“围点打援”用的炉火纯青。他们一个店估值6000万的故事就不提了,只能说北京钱多人憨。放着深圳,一个店估值6000万?想钱想疯了吧?
“围点”是动作,“打援”是目标。如果把“围点”当目标,那不是融资,那是圈钱。而且,“围点”难,“打援”更难。举例,可以借鉴。
“围点打援”的核心思路是以小博大。此种战略在《精益创业》中被称作MVP。马云的湖畔商学院中,也专门讲解了这个战略,称之为“最小业务闭环”。
怎么样才能斩获资本?
综上所述,锁定自己的城市,最好是一线城市,倾家荡产、洪荒之力开好第1-3个店,这就是落实“围点打援”,就可以开始自己的融资征途。
融资心态:妥协智慧,不断交融
融资成功,除了上面说到的实力与包装之外,还有命运。命,为性格,运,为运气。一场融资谈判,是技术模式(性价比)、经营模式(赢利点)与合作模式(共赢点)的妥协,是分配模式、协同模式与互动模式的交融。最常见的心态不平衡就是:对赌协议。
融资者有估值溢价,投资者有对赌议价,投资人协议都这样,合情合理。如果,你不溢价,那你就可以要求投资人不议价,那就签股东协议了,也合情合理。
融资知识:接触谈战略,尽调谈粮草
融资条款复杂,基本知识是要懂的,譬如操作层面的股权融资形式。
对于新餐饮孵化期天使轮资金,一般容易融资几十万至百万,普遍是增值扩股。
对于新餐饮加速期风险及培育期资金,一般额度达到数百万至千万,一些金融资本可能选择增资扩股,可能选择优先股,一些实体资本可能选择资产作价。各有利弊,适合选择。
自身运营:预算多点;不急不躁
在围点打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有几个坑,是可以避免的。自身运营要注意两个点:
首先,孵化资金预算不足,往往只预算了围点成功的资金,而忽略了待援阶段的资金预算。结果往往是围点成功了,公司也只剩最后一口气了。经验证明,围点资金只能占预算的50%左右,至少要留下50%的资金用于待援,以留下主动权。
其次,急于出击。样板产品没有完善之前,过早开始开拓市场,流动资金需求急剧增加,成本难以控制,剩余资金转眼间就会用光。围点成功之后,应该收缩战线待援,节约资金求生产,为谈判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