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锅底料批发,重庆火锅底料,重庆火锅底料厂家,重庆火锅底料厂,重庆火锅底料工厂,重庆火锅底料供应商,重庆火锅底料生产商,重庆火锅底料加工厂,重庆火锅底料加工,重庆老火锅底料批发,重庆老火锅底料厂家

海底捞:市盈率碾压科技股的中国500强

市盈率碾压科技股的中国500强做火锅生意需要火锅底料批发,找到靠谱的重庆火锅底料供应商和重庆火锅底料工厂,不知重庆哪里批发火锅底料呢,重庆火锅袋装底料批发又在哪里,这些都是开店前必须要知道的。
 
今年首次进入中国500强(排名第482位)的海底捞,2018年总收入达17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在股市的估值接近100倍市盈率(TTM),是什么让资本市场一致看好,以至给出连大A科技股都纷纷汗颜的估值?带着疑问,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家餐饮业中的龙头老大吧~
 
深受喜爱的火锅品牌
 
众所周知,海底捞是火锅餐饮的知名品牌,其公司业务分部并不仅是火锅店。根据公司年报,海底捞从餐厅经营、外卖业务、调味品及食材销售三大分部获取收入,其中餐厅经营分部营收占比97.2%,外卖业务仅为1.9%(2018数据),因此也几乎可以说海底捞就是经营火锅店。
 
按区域划分,海底捞营收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大陆(2018年占比92%),运营餐厅数量达430家,其中二线城市门店数量最多达207家门店,营收占比47.2%。
 
此外,截至2018年,公司在新加坡、台湾、韩国、日本等其他国家也有36家门店,并获取总计8%的营业收入。
 
门店快速扩张,运营指标卓越
 
业绩方面,海底捞营业收入从16年78.08亿元增长至18年的169.69亿元,三年累计增长117%;净利润则从7.35亿元增长至16.46亿元,期间累计增长超123%。海底捞在过去数年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发展中。
 
根据年报,公司在2018年新开业200家餐厅,其全球门店网络由去年的273家扩张至466家,其中430家位于中国大陆,36家位于台湾、香港及海外。
 
难能可贵的是,海底捞在大举扩张的情形下仍然优化了关键经营指标,其中顾客人均消费整体达到101.1元,其中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的人均消费金额较去年分别提升7.9%及2.3%,但三线城市人均消费金额仅为92.1元,同比下降2.5%。
 
翻台率的数据仍然维持着整体5次/天的高频率,相比之下同期呷哺呷哺整体翻座率仅为2.8次/天,在大举扩张后新店翻台率较低的局面下仍能超越同业近2倍的水准,可见海底捞优秀的运营能力。
 
同店销售指标方面,一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同店销售增长率较高,分别为11.7%及10.6%,整体而言同店销售增长率为6.2%。海底捞在市场下沉中取得的成绩差强人意,较为意外的是二线城市增长率仅为4.3%。
 
管理体制助力裂变式扩张
 
海底捞扁平化的管理体制给予店长较大的门店经营自主权,例如门店员工的聘用、解约、晋升及折扣等,使得基层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最具特色的师徒扩张制。海底捞的师徒制绑定了店长与母公司之间的利益,店长不仅拥有本店的业绩提成,还能够在其徒弟、徒孙管理的门店中获得更高比例的业绩提成。此项制度使得店长的个人收入与其徒弟徒孙门店的经营挂钩,使得海底捞在品质管控的基础上实现裂变式扩张。
 
独特的关联方生态体系带来竞争优势
 
作为中国餐饮界的大哥大,海底捞今天的成功多少得益于其所处的细分赛道。众所周知,中餐实现标准化生产的难度相当高,大规模铺店往往面临着品质管控的难题。然而海底捞所处的火锅行业则是例外,火锅在生产标准化、流程化方面较容易实现,也因此中餐行业的餐饮巨头大多来自火锅领域(例如小肥羊)。
 
具体来看,海底捞实现火锅生产标准化、流程化离不开其独特的关联方生态体系。海底捞通过关联方在上游控制了火锅底料、食材供应及店面装修,保证了火锅生产的品质稳定性;中游掌握餐饮品牌,把握着客户流量入口;下游则构建了外卖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及资讯服务等。
 
展望: 新老门店并驾齐驱带动
 
正处在公司业绩增速的最高区间。以中长期视角来看,海底捞的门店有望继续下沉,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三线及以下地区仍有望收获一定的市场需求。对于近期增加的新店,按过去的发展轨迹来看也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新店翻台率4.3%而老店超5%)。
 
风险点: 增速不及预期
 
值得警惕的风险是过高的预期引发的估值泡沫,海底捞在过去数年中的营收净利均取得爆发式的增长,一旦增速下降,接近100倍的滚动市盈率或许是成长股不能承受之重。此外,食品安全问题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投资者需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