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锅底料代加工厂】与机器人性爱 你做好准备了吗?
腾讯科技讯 10月23日,日本知名机器人学教授石黑浩(Hiroshi Ishiguro)开发了许多仿真机器人,她们优美、逼真,简直与人类无二。从学术上讲,石黑浩正利用她们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机制,但他的真正目的还是要揭开沟通本身那些难以言喻的特性。
2002年夏季的一个上午,在日本大阪大学的智能机器人研究所里,两个女孩相互对视着,她们的外貌和穿着打扮完全一致:淡黄色的衣服,胖嘟嘟的脸颊,齐肩的黑发,前面留着刘海儿。确切而言,其中一个是5岁的小女孩,而另一个则是小女孩的复制品,一个人形机器人。她们的体型完全一致,只不过一个是人,一个是机器人,这是她们初次见面。
女孩瞪大着眼睛看着自己的复制品,她的表情严肃、僵硬。旁边,一个男子正在录像,这个男子是女孩的父亲,也是机器人的创造者。他隔着摄像机问:“你想说些什么吗?”女孩转过身对着他,眼神有些迷茫。他说:“和她打个招呼吧,说‘你好!让我们一起玩吧!’”女孩转向机器人,重复着说:“你好!让我们一起玩吧!”
机器人晃动着脑袋,表示同意。但女孩并未走近它,只是盯着它,表情有些疑惑和担心。父亲问小女孩:“和它一起玩很难吗?”女孩看着父亲,然后又对着机器人。机器人的嘴开始轻微张合,像一条刚刚离开水面的鱼。
父亲问女孩,“它是想吃东西吗?”女孩没有回答,她虽然仍有耐心,但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情绪。父亲又问:“你感觉很奇怪吗?”女孩还是没有回答。僵持了几分钟后,女孩的呼吸开始加重,她说:“我太累了!”接着就哭了起来。
当天晚上,在郊区的一所房子里,女孩的父亲把录制的这段视频拷贝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里。他的名字叫“石黑浩”(Hiroshi Ishiguro),他认为,这就是关于现代机器人的首次记录。
现代机器人之父
在随后的15年时间里,石黑浩开发了约30款机器人,大部分为女性,包括播音员、演员和模特的“复制品”。它们经常在公共场合露面,其中大部分用于学术研究。
石黑浩今年54岁,是日本一位非常知名的机器人学教授,被誉为“现代机器人之父”,近期还获得了日本政府1600万美元的资助。要开发一款外貌与人类一致、但又能像人类一样运动和说话的机器人,已经超出了我们当前的能力范围,更不用说把人性赋予机器人了。
但石黑浩认为,尽所能把机器人做得更像人类,人类就可能更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倾诉给机器人。秉承着这样的目的,石黑浩及其团队开始涉足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技术,涵盖工程学、人工智能(AI)、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其目的是分析和培养人类与机器人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人机交互试图理解人类为什么、以及何时与机器人互动,甚至包含情感感受。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建造,石黑浩认为他正接近建立人与机器之间的信任。
儿时是个“坏孩子”
石黑浩儿时住在日本琵琶湖(Lake Biwa)西岸的Adogaw镇。上学期间,别的孩子都在认真听讲,而石黑浩总是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画画。石黑浩由外祖父和外祖母抚养长大,外祖父是一位农民,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教石黑浩如何使用筷子,如何祈祷,与在学校学习不同,石黑浩对这些反而挺有耐心。
石黑浩的身体较弱,出生时就患上了严重的皮肤过敏症,他的背部、胸部和手臂上都长满了令人发痒的皮疹。他唯一的安慰是外祖父和外祖母不断的抚摸:每天晚上,外祖父和外祖母轮流坐在他身边,搔着他的背,直至他打瞌睡。每周,医生给他注射三次,试图治愈这种疾病,但毫无效果。
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石黑浩为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制订了三个标准:1)能够接受像他这样古怪的学生;2)允许他继续追求画画这项爱好;3)离家不要太近。1981年秋,石黑浩选择了富士山附近的山梨大学(University of Yamanashi)。
到了大学后,石黑浩对学业仍保持着玩世不恭的态度。相反,他从各种兼职工作中找到了不少乐趣。例如,他当过厨师,做过家教、教科书销售员,甚至是专业的弹球盘(Pachinko)玩家。
与此同时,他经常把自己装扮成艺术家的样子:穿着黑色皮夹克,带上背包和画笔,骑着他的雅马哈摩托车到附近的乡村写生。 但到了大学三年级,石黑浩突然放弃画画。他意识到,除非能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并得到公众的认可,否则他这样做毫无意义。但同时,他也迷失了方向。在这段黑暗的日子里,他经常在陡峭的山路上骑着摩托车飞奔。
改学计算机专业
不久后,出路主动送上门来,山梨大学推出了计算机科学这门新课程。石黑浩开始思考,计算机图形和计算机视觉是否会影响视觉艺术呢?当时PC还处于早期阶段,编程还是一项创新性工作。石黑浩觉得自己没什么后顾之忧,于是就改了专业。
很快,石黑浩意识到:在整个无拘无束的新领域,他仍可以像画家一样思考问题,只不过工具不同而已。他喜欢上了这门新学科,包括汇编语言和Pascal语言等。
石黑浩很快放弃了骑摩托车兜风,他对编程语言越来越熟练,并沉浸在与计算机的对话之中(通过编程)。于是,一种幻想出现在他脑中:是否有一种方式让这种语言更像人类语言,以致于让计算机在将来的某一天凭借自己的直觉来了解人类?这种人机对话能否发展成为人与机器之间的友好关系?
这成为了石黑浩的一个追求,一个梦想。2000年,作为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的副教授,石黑浩开发了出他的首个仿人机器人:这是一个机械装置,挥舞着钢臂,通过轮子移动。很快,石黑浩就意识到:要想真正吸引人类与之互动,机器人必须要与人类高度相似。
此时,石黑浩已结婚近十年。他问妻子,可否对她进行录像,包括坐姿、呼吸,以及对随机刺激的反应,以确定人类行为的细微差别。后来,在征得妻子同意的前提下,他又决定为自己的女儿“丽萨”(Risa)开发一个机器人副本。2002年,石黑浩全家,以及化妆师和特效艺术家聚集在石黑浩的实验室里,开始为“丽萨”创建副本。
经过精心打扮,以及各种讨好和哄骗,女儿“丽萨”终于配合工作人员,完成了两天的工作,石黑浩把女儿的副本称为“Repliee R1”。这次实验的结果喜忧参半。由于预算较少,Repliee R1的动作数量有限,看起来比人类僵硬许多。但与此同时,这也赋予了石黑浩继续前行的信心。
一发不可收拾
三年后的2005年,石黑浩发布了新机器人Repliee Q1 Expo,它的原型是东京一位知名女主播。由于获得了资助,这次的Repliee Q1 Expo有了很大进步,上半身可以灵活运动。Repliee Q1 Expo得到了业界认可,石黑浩的实验室被拍成了电视,韩国还出现了Repliee Q1 Expo的仿制品。这些都验证了石黑浩的直觉是正确的,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2006年,石黑浩研制出了与自己模样完全一致的机器人“Geminoid HI-1” 。该机器人采用压缩空气和小型传动器驱动,全身有46处地方可以自由活动。内部程序也是根据石黑浩的动作设计而成,无论眨眼或眼球转动等习惯动作,都和他本人如出一辙。
2010年,石黑浩制造了一款外形似20多岁的日俄混血女性的机器人“Gemnoid F”。它采用一种动作捕捉系统,能够做出眨眼、微笑、皱眉等65种不同面部表情,皮肤由柔软的硅胶研制,肤色逼真度极高,更能像真人发声、对话和唱歌等。
同一年,石黑浩还展示无腿便携式通信机器人“Telenoid R1”。这款机器人可以模仿我们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的声音和表情,可以让人们远距离“聊天”。
2011年,石黑浩团队对Telenoid R1进行了“压缩”,将其变成一部只有8英寸长的微缩版人体触感手机“Elfoid P1”。它能与用户交互,通过内置在眼睛中的摄像头和一整套动作感应系统,Elfoid P1可以捕捉并判断用户的动作、表情,进而分析用户的情绪并做出自己的反应。
2015年,石黑浩团队开发了第一个完全自主的机器人“ERICA”。凭借语音识别、红外人体追踪、语音合成和自然运动生成等技术让“她”可以保持10分钟的谈话,声音和表情都非常接近人类。
曾两次想自杀
石黑浩很少提及他的个人生活,但是,由于经常出差,再加上自己制定的每个工作日工作16小时,可以想象得出:他和妻子的生活相当独立。石黑浩本人也承认:“我们的原则很简单,她从不过问我的工作,我也从不关注她的业务爱好。”
石黑浩还称,他曾两次认真地考虑过自杀。一次是他36岁时,当时他的一位得意门生在一次计算机编程竞赛中战胜了他。另一次是十年后,当时他的另一位学生在撰写技术论文方面比他更出色。
这两次,他都通过换个新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以此来排解郁闷。但与此同时,这两次事件也凸显了他的恐惧,他担心自己无法阻止思想的慢慢变老。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专注了。老年痴呆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他说:“也许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我不喜欢这样想象。 ”
片刻安静之后,他又接着说:“你知道什么是灵魂吗?灵魂并不是那么个人化,在日本,但我们去世后灵魂会回到同一个地方,回到大山。我们现在活得比较个人化,都拥有自己的灵魂。但去世后,我们就会共享一些事情。灵魂将回到一个地方,聚集在一起。因此,灵魂并不孤独。”
一个周六的晚上,记者在美并(Minami)商业区见到了石黑浩和巴勒莫大学(University of Palermo )机器人学教授罗萨里奥·索尔贝洛(Rosario Sorbello),并一同享受街头小吃。
与机器人性爱
在石黑浩滚动手机屏幕时,索尔贝洛谈起了与机器人性爱的话题,这也是他思考已久的问题。他说:“你想过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吗?你愿意去亲吻一个机器人吗?亲吻它的橡胶皮肤?相信有人会有这样愿望。再想象一下;你是否可以把热量传给它的皮肤,以至于触摸起来不会有冰凉感?相信有人愿意去尝试。”
“人类的性和浪漫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混乱,因此许多人希望让生活变得简单。在这种情况下,与机器人保持关系可能就是一个解决方案。 我认为,这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性可以说是人类联系的最终物理行为,但也可能仅仅是:一种行为,一种亲密的模拟。性可以被认为是超越纯粹物质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它主要是一种身体体验,而不是我们装出来的一种亲密体验。从这个角度讲,至少在理论上,可以用机器人来复制一系列性体验。
在索尔贝洛的推荐下,记者后来阅读了人工智能专家大卫·利维(David Levy)2007年一本著作《与机器人的爱与性》(Love and Sex With Robots)。这本书认为,人类与机器人交友、性爱,甚至是结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相信机器人的情感生活和愿望。机器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人类喜欢的身体比例、声音、眼睛颜色和性格类型,并且能回忆起主人的生活片段和小笑话段子,机器人势必将吸引人类的关注,并捕获人心。
利维在书中称:“如果一个机器人的行为好像有感觉,我们能合理地争辩说它没有吗?如果一个机器人的智能情感促使它说‘我爱你’,人类也应该愿意接受。其实,与智能机器一样,人类也是一种‘程式化’动物。”
换言之,利维认为,我们的内在生命从本质上将也是基于算法的,这与人工智能没太大区别。他说,数十年之后,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区别,可能也就相当于来自不同国家,或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罢了。 至于与机器人性爱,利维认为,它将成为那些与社会孤立人群的一种慰藉,也是那些配偶生病或外出旅游人群的一种可接受的性行为。
当然,这些是关于人性和性爱的一些激进想法。但是,对于那些有需要的人群,如天各一方,有人能够提供合法宽慰,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呢?其实,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接受通过技术来解决之前相对简单且直接的人类交互,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真正的不同吗?
石黑浩认为,人类与机器人性爱,肯定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一部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他也知道,自己的研究对人机性爱具有推动作用。但是,他的研究主要以学术为主,他需要一个非商业化、旨在改善社会的理由来追求这一目标。石黑浩说,例如为了部分残障人士。
石黑浩开发的机器人大部分为漂亮的女性机器人,当被问及原因时,他说,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接受机器人进入人类生活中。“那么哪一种机器人最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呢,美丽的女人还是丑陋的呢?”
原文链接:http://tech.qq.com/a/20171105/006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