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锅底料厂:航班延误险遭保险公司下架 回应称对赌赔偿太严重
买了这么久的延误险,终于赚到了一次”,看着满屏的延误信息,正在候机的张雨(化名)做出了这样的感慨。
2017年7月21日,重庆江北机场,张雨已经坐了三个小时,眼看晚饭时间已过,原定在下午3点55分起飞的航班仍然没有任何登机通知信息,有乘客询问工作人员却被告知“前序航班还未起飞”。
虽然回到北京可能已经半夜,张雨焦虑的情绪中有一丝窃喜,随着航班延误时间的增长,自己的“薅羊毛”收获就可能越大。
雨季来临,航班正点率大大降低,面临航班大规模的延误和取消,可以对乘客应对旅途不便、时间损失进行赔偿的延误险又火爆起来,然而过高的赔付率和不佳的盈利状况却给保险公司带来压力,不少延误险产品玩起了躲猫猫,或是被下架,或是理赔规则生变、价格提高。张雨也发现,原来一些在微信公众号里便可买的延误险已经没有了。
在10年前研发设计了延误险的慧择网副总经理蒋力看来,现在的延误险好像一个全民对赌的游戏,当保险公司把所有的客户宠坏了,换了一套规则之后,客户就产生了不满情绪。
2017年以来,保监会两度下发文件规范财产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备案问题,今年7月的《关于开展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更是将是否存在创新不规范、炒作概念和制造噱头、设计偏离保险本源、保障功能弱化等问题作为整治重点。
“十年过去了,现在回头看,延误险既没有让保险公司赚到钱,客户的时间又被耽误了,大家只是为了几个小钱在娱乐。”回顾延误险10年发展,蒋力如此感慨。
“薅羊毛”与“躲猫猫”
重庆出差结束回京的前一天,张雨查看了北京的天气,局部地区可能会有雷阵雨,于是她找出朋友给的延误险使用攻略。
张雨在机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网上有很多延误险“薅羊毛”攻略,由于客户可在不同机构投保,“银行卡+保险公司产品”的组合投保备受推崇。一般来说,延误险的获取主要有两个渠道:通过信用卡专属权益获赠和单独购买,市场上的“薅羊毛”攻略正是两种方式的结合。
当时,张雨的航班已经晚点了四个小时,如果按网友分享的“奢华顶配方案”,航班延误4小时后,客户可获得数千元的收益。而经过一番攻略过后,张雨自己的方案也有了不错的结果:中国银行白金卡客户延误4小时可赔付500元,众安保险的“任我飞航延险年卡”可赔付198元,以此计算,张雨可获得近700元的赔付,即将覆盖机票价格。
太平洋非银证研报显示,目前包括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建设银行在内多家银行都有信用卡专属权益赠送的航空意外险和航空延误险,个别银行延误2小时即可获赔500元。
而令张雨不满的是,随着近期延误率的提高,不少保险产品没法购买了。张雨介绍,此前关注微信公众号“延误险”,即可购买延误险,延误险自飞机延误30分钟后开始生效,以红包形式自动赔付到账,而再打开购买页面,已经显示系统维护中,稍后开放。
点开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该公众号的运行主体为永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对于无法购买的原因,公司客服在电话中表示公司相关产品已经下架,何时恢复需要等待公司通知。
而除了这款产品外,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还有不少产品也已经黯然生变。例如,安联保险曾推出3款专门的延误险,但目前若再享受延误险服务需要购买其旅行保障计划,平安保险的两种延误险也合并至旅游保险中,且境内业务赔付低于境外业务。
在阳光保险的一款航空旅行旅程延误保险计划中,保费为20元的方案显示,该产品降落时间延误2小时赔偿200元,但起降地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而起降地为上述城市的保险方案在延误4小时后方可赔付。而据民航局统计,约占全国航班量四成左右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机场。
“最近很多保险公司下架了延误险产品或者进行调整,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保险公司赔偿太严重,也就是公司所面临的赔付远远高于它收到的保费,保险公司也是以营利为目的,这一点可以理解。而另外还有一些没下架的保险公司,仍然把它作为一种获客渠道,暂时不考虑短期盈利,未来这些获取的客户可以再去升级消费保险公司一些其他的产品。”在蒋力看来,目前纯粹的延误险并不好做,“客户已经把航延险当做一种福利,有些客人甚至存在对赌的想法,所以从保险公司赚钱的角度来讲,是很难。”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魏涛在研报中表示,进入夏季多雨的季节,航班的准点率也达到一年中的低位水平,延误、取消这些状况发生的概率大增。“目前中国几大枢纽机场,只要有一个机场发生延误,其他两个机场就会受到影响,例如南航、东航、国航等航空公司,每天每家都有接近2000个航班起飞,而目的地是其他主要枢纽机场,一家基地航空公司始发航班延误,整个天空的飞行次序就大乱,出现这个情况,延误险的赔付率就会失控。”蒋力还表示,目前,气候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占航班比例近三成的广州和深圳两个机场,受累于雷雨和定期台风的登陆,对国内的航班准点影响很大。
此外,民用航路少,导致通过率低,以及中国民航的飞机机队规模扩增与航道容量不匹配也是航班延误的重要原因。据2016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客运航空公司共执行航班367.9万班次,其中正常航班282.4万班次,平均航班正常率为76.76%。
延误险的十年
2007年初,南方航空的官网上出现了单独的航空延误险产品,这也是航班延误险第一次以单独的保险和保障服务出现在市场上,而这正是蒋力和他团队的成果。
“当时南航希望官网多一些机票的直销,公司官网怎么吸引客人去买是个问题。南航总部位于广州,它主要的航班是从广州和深圳飞出来的,三大航中,南航受天气的意外影响比较大,航班延误率比较高,我们就建议不要卖纯粹的航空意外险,应该搭配航班延误的一个保险,在航班延误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把赔款给到客人,这可以提高客人买机票的粘性体验。因此,便做了一个增值服务,只要买航班延误险即送航空意外险,当时保费是20元,航班延误三个小时,旅客便可得到200元的赔偿”,曾经在航空公司工作的蒋力对航空行业有着很深入的了解,在其加入保险公司后便很快发现了这一块的市场空白,“南航当时是有一些质疑的,但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数据,一年有百分之二十的客人选择了延误险,百分之五的客人可以得到赔偿,这样的话会比航意险对航空公司增进收入更高,后来,南航半信半疑相信了,一两年后,东航和国航也都跟进了。”
据蒋力介绍,继航空公司过后,银行的信用卡开始将触角伸向延误险市场。“信用卡也比较注重用户体验,招行白金卡客户在用信用卡买旅行产品后,便自动赠送延误险,以提高客户刷卡的活跃度。”
2011年过后,保险公司开始陆续进入延误险市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端的消费越来越多,延误险也在2015年发展至高峰。
在蒋力看来,延误险十年发展历程中,有两个破局者,首先是招商银行打破了航空公司延误四小时赔付的传统,将航班延误时限缩短至两个小时,而一度开发过多个延误险品种的众安保险则是将航班延误起赔时间推进至以分钟来计算。
在名为航联出行的微信号中,仍可见众安的1分钟航班延误险,该款产品售价19.9元,航班晚点1分钟保障金额2元,延误1小时保障金额12元,延误两小时保障金额110元。“但目前航空公司的产品起赔时间还是延误三个小时或四个小时,给客户一个选择,如果赔付时间过短,有一两分钟没赔,客户还会找到航空公司或保险公司,服务压力比较大”,蒋力表示,设计推出延误险的初衷,是希望把保险做成一个让客户能够感知到即时赔偿服务的一款保险产品,但在2012年过后,月亮保险等各种噱头化的保险出现,延误保险就变成了娱乐大众的产品之一。
鸡肋延误险该怎么玩?
“十年过去了,再回头看延误险,客人的时间依然被耽误,甚至更长,保险公司没有赚到钱,甚至停止了航延的承保,仅剩的两三家,也为了所谓的获客。时间无价,这不是保险可以解决的。现在的延误赔偿,成为保险公司和少数客人的对赌娱乐,没有真正地对国家、社会的和谐起到太多作用。”回顾延误险10年发展,蒋力这样感慨。
在蒋力看来,在过去两年间,保险公司为了获客,不以营利为目的大力推广延误险产品,误导对赌成分较重。“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会觉得有很多小便宜可占,让人觉得航班延误就是一个保险可以做的产品,但当赔付率提高,保险公司难以承担亏损,便把条款变得苛刻甚至直接下架产品,是纯粹的商人行为,因此很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站在客户角度想,似乎保险公司就是在玩一个赌大小的游戏。”
“对于时间要求不高的人来说,买延误险可以娱乐下,但是对于真正耽误不起时间的人来说,几百块的赔款并不算什么,”在张雨看来,与航班延误获得理赔相比,更希望航空公司的准点率有所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也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保险最能发挥作用的是低概率、损失大的事件,航班延误虽然也是概率性的事件,与保险的风险属性存在差异,意义并不是很大。
当航班延误成为一种大概率事件,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也愈发艰难。面对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把延误险打包放在综合的旅游保险中去做,或者将保险保障期限拉长,推出年度保障产品。而张雨所购买的众安保险的“任我飞航延险年卡”就是这样一款产品,缴纳299元保费后,客户一年内的12次飞行进行承保。“保险应该从国家经济的角度去解决生老病死或者是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航班延误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保险产品所能解决的,对于这种把一个风险放大的碎片化产品,监管层应该进行规范。”一位研究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自年初发布《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后,保监会又在今年7月发布《关于开展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拟对存在创新不规范、炒作概念和制造噱头、设计偏离保险本源、保障功能弱化等问题进行整顿,同时检查不再销售的保险产品是否及时注销。